青竹

2025/4/30 19:22:52 人评论 分类:矿山文学

   斜阳穿过云层,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竹影。


   一片竹叶缓缓飘落,脉络里流淌着百年前的晨露——那是《新青年》编辑部1920的灯光,是1919五四的旌旗在街头飘扬。叶缘凝结的露珠折射出千万张年轻面庞,从红楼到前海,从罗布泊到天宫,百年青竹始终在历史的风雪中昂扬。而今,我们这代人的年轮,正沿着竹节攀升的方向生长。

青年强则国家强!


 m  翠竹拔节的声音总在深夜最清晰。钱学森归国邮轮划破太平洋的月色时,笔尖在船舱里那叠演算纸上起舞飞扬;黄旭华在葫芦岛试验基地勾画核潜艇的轮廓时,风扬雪狂,却挡不住他承托起的国家的希望。这些竹节生长的脆响,在历史中叠合成“两弹一星”,冲破云霄;幻化成“蛟龙入海”,涛波涌浪。食可无肉,居定有竹,他们用清癯而坚韧的筋骨铸就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脊梁。


   新笋总在春雷惊蛰时分破土而出。在贵州喀斯特洼地,南仁东带领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的团队打开了苍穹之眼,打开了中国“FAST”前行的大门;界碑上沁着武夷茶香的鲜绿苔痕,像少年永远十八岁的脸庞,融雪深处,有陈祥榕未说完的“清澈的爱”在汩汩流淌。那些在科技攻关中熬红的双眼,在枪林弹雨中振荡天地的热血,谱写出了属于中国青年的伟大乐章。


   风起竹林,百叶和鸣。南疆的月光浸透百坭村的泥墙,黄文秀的笔记本还躺在扶贫工作站的木桌上。那个暴雨夜她逆行的背影,化作悬崖公路上永恒的雕像;实验室的蓝光彻夜未熄,汪滔拆解着试验机残骸只为探索大疆。螺旋桨割破晨雾的刹那,深圳湾的海风托起银色的翅膀,飞越千山万水,让“中国智造”悬停在纽约时代广场上方。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”他们如同雨后的春竹,破土昂扬,势不可挡,青锋刺破天堑苍茫,抖落星辰万千光亮。


   暮色漫过办公室的百叶窗帘,我在报告结尾处落下最后的句点。桌面垒起数字档案材料的矮墙、学习计划在心中反复考量;“三会一课”记录泛起琥珀色的光,党日活动方案还差最后一颗钉没有拧上——我们在学习中铸魂增智,在实干中守心持正,我们既要做百年初心的回响,更要铸就出属于青年党务工作者的力量。


   东方既白,晨风拂动,整片竹林都在沙沙作响。那是1921年嘉兴南湖的桨声穿越百年时空,是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惊蛰声浪。一片竹叶飘向远方,叶脉里浮现出中国青年的底色——既添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的古方,又闪耀着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锋芒。我们是支撑起国家未来的青竹,要有中通外直、岁寒不凋的风貌,要有坚韧自持、厚积薄发的力量,我们正以科技创新为笔,以文化自信为墨,在民族复兴的长卷上,挥洒出气贯长虹的青春篇章!(张心悦)

相关资讯

    暂无相关的资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