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的中秋节,我收到的节日礼物是妈妈讲的嫦娥奔月故事,哥哥说的笑话。那个时候,村里人绝大数不富裕,大家舍不得花钱买吃月饼。皓月当空的晚上,孩子们围坐在父母跟前听故事。现在想起来,我忽然觉得好纳闷,妈妈讲的故事年年一样,那个时候的我却每次听得津津有味。
中秋节,每当我路过大娘家门口时候,她就把我喊到家里,从柜子里拿出月饼塞到我手里。大娘一边看着我吃月饼,一边轻言细语夸赞着我懂事。那时候,大娘的三个女儿都嫁了好人家,在我们农村老百姓眼里,她的女婿们非官即富,大娘家是村里少数比较富裕的家庭。童年的记忆里,各种各样美味的零食、温柔似水的话语几乎来自大娘。
我上小学的时候,裹着小脚的奶奶已经很老了,她的精神总是恍恍惚惚的。有一次,看到我放学回家,奶奶匆匆忙忙给我手里塞了一个东西就跑了。我打开裹着东西的手帕,里面是一个月饼,一个不知道放了多长时间的月饼。那个时候,年迈的奶奶有点疯疯癫癫,嘴里嘟嘟囔囔也不知道她说的什么,她每次给我手里塞了吃的就跑开了。那个时候,我或多或少有点嫌弃奶奶,她送的东西我很少吃。
我大学毕业来到新疆工作以后,单位每年发月饼。刚开始的前几年,发的是五仁月饼,因为是单位订购的,领到手里的月饼还是软软的,掰开一看里面各种各样的馅,我一口气可以吃好几个。后来,职工生活条件逐年提升了,单位发的月饼种类越来越多了,我吃的月饼却越来越少了。现如今,我吃月饼成为了生活的仪式感,因为过中秋节而象征性吃一个。
我知道,不是月饼不香了,而是现在的生活水平变好了,平时选择吃的东西种类变多了;我知道,不是月饼不香了,而是人们注重更加合理的饮食习惯了;我也知道,不是月饼不香了,而是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,物是人非,再也回不去了。(霍新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