拆开快递盒时,桂花的甜香先于月饼探出来,像老友隔着千里递来的一声轻笑。泡沫垫裹得严实,揭开时,黄粉色的方正盒子映入眼帘,它不是超市里常见的油亮花纹,而是素白饼皮上印着浅淡的“桂”“芋”字样,边缘还留着手工压出的细碎纹路——是阿艳寄来的,她说家乡的老字号今年出了新口味,一定要我尝尝。
我对月饼的记忆,总停留在童年中秋的玻璃糖罐里。那时母亲买的多是五仁馅,红丝绿丝裹着碎花生,咬一口能掉满手渣,甜得发齁。后来在外上学,尝过流心奶黄、冰皮芒果,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,像隔着一层糖衣,尝不到真切的暖意。
此刻握着这枚“桂花乌龙”月饼,指尖能触到饼皮的微温,大概是她寄之前特意放在窗边晾过,怕长途跋涉闷出潮气。轻轻掰开,酥皮簌簌落在掌心,内里的馅料不是浓稠的糊状,而是带着细小的桂花碎,乌龙茶香混着桂甜漫开来,不冲不腻,像秋日午后晒着太阳喝的那杯茶。第一口咬下去,酥皮在齿间化开,馅料的清甜慢慢渗出来,没有传统月饼的厚重,倒多了几分清爽,像是把整个秋天的桂花香都揉进了里面。
正吃着,手机响了,是阿艳的视频电话。她举着同款月饼,背景里是她家阳台的桂花树,“你看,今年桂花开得晚,我特意等它落了些,才去老字号订的,他们说加了鲜桂花,比干桂花更鲜。”她絮絮叨叨说着,如何在排队时跟老板讨教做法,如何担心快递路上会碎,又如何想着我小时候总说五仁月饼太甜,肯定会喜欢这清淡的口味。
我忽然想起,去年中秋她来我的城市,我们在阳台上,就着一盒冰皮月饼看月亮,她说以后要把家乡的好味道都寄给我。那时只当是随口的承诺,没想到她记了这么久。此刻咬下第二口月饼,乌龙的微苦刚好中和了桂香的甜,像极了我们的友谊——不常联系,却总在某个瞬间,用这样细碎的温暖,把彼此的生活连在一起。
又拿起一枚“芋泥麻薯”馅的,咬开时麻薯轻轻牵出丝,芋泥绵密得能尝到颗粒感,没有加过多的糖,保留着芋头本身的清香。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,路灯亮了,楼下传来孩子追跑的笑声。我忽然明白,月饼的滋味从来不止于馅料,那些藏在背后的惦念——排队时的等待,打包时的细心,跨越千里的快递,才是最动人的新滋味。
以前总觉得中秋是个仪式,吃月饼不过是应景。如今握着这枚温热的月饼,才懂有些味道之所以特别,是因为它裹着朋友的心意,像一缕桂香,穿过山川湖海,落在舌尖,也落在心里,让寻常的日子,忽然有了团圆的甜。(韩家湾煤炭公司 高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