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陕投集团党委对集团第二届“一线岗位标兵”进行了表彰,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职工张春雷荣获“一线岗位标兵”称号。1985年3月出生的他,十四载坚守一线,从黄土高原到雪域高原,从红色圣地到煤炭重镇,用执着与汗水书写了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与担当。他以钻机为笔、以汗水为墨,在祖国辽阔大地上镌刻下能源勘探的壮美印记。
淬火成钢 从青涩学徒到高原铁汉
2012年,27岁的张春雷怀揣梦想,走进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,成为一名钻探工。初到岗位,他白天紧跟师傅学习操作方法,晚上抱着《钻探操作手册》钻研到深夜。在澄城大口径水源井项目攻坚中,他首次提出“多级钻进、逐级扩孔”的方案,将钻井效率提升20%,让技术员们刮目相看。2013年,他主动请缨奔赴西藏羊八井镇羊易村,海拔4700米的高原缺氧环境让人举步维艰。零下20度的寒夜里,他忍受头痛与失眠,带头坚守在钻机旁记录参数。历时两个月,他与同事完成我国首个高海拔深井地热钻探任务。他从一个敦实的关中汉子,硬生生被锻造成了高原铁汉。
技术攻坚 从革命圣地到煤炭重镇
2014年,他在井冈山温泉开发项目中,与团队创新应用“三维地质建模+定向钻进”技术,成功穿越花岗岩裂隙带定位热储层,让46℃的温泉水涌出大地,成为老区产业绿色发展的新引擎。在山西兴县煤层气开发中,他自主研发“复合式井身结构”工艺,破解了碎软煤层易塌陷、成孔难题,单井产气量提升35%。在彬长矿区,他主导设计“多级套管防塌系统”,事故率降至行业平均的1/3。一个个技术突破,不仅展现出他的智慧与胆识,更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。
安全为先 从防治突水到应急抢险
“生命至上,安全第一”,这是张春雷始终秉持的信念。2023年郭家河煤矿防治水工程,他提出“双packer分层抽水试验法”,建立井下立体监测网络。为获取精准水文数据,他连续72小时坚守在井口,记录分析3000余组数据,最终形成行之有效的分级抽采防控方案,为矿区筑牢“安全防护堤”。2025年1月,在应急救援演练中,他临危受命,仅用47小时57分钟完成深孔钻进,提前3分钟完成任务,为抢险争取了宝贵时间。这份速度与担当,展现了“陕投铁军”的硬核实力。
薪火相传 从“传帮带”到“智探索”
作为202钻机机长,张春雷始终牢记“传帮带”责任。他总结的《复杂地层钻进实战经验集锦》成为新人必修教材,他设计的培训方案让近50名青年工人快速成长为骨干力量。他常说:“带好一批青年工人,比我自己干十个钻孔更有意义。”在数字化浪潮中,他自学智能钻机和大数据平台,探索“井下传感器—地面平台”实时交互,优化钻井轨迹、监控设备状态。年轻人感叹“老机长比我们更懂智能勘探”时,他只是笑着回应:“新时代的钻探工人,既要握得稳钢钳,也要玩得转数据。”
永不停歇 从脚下大地到精神高原
从渭北黄土到雪域高原,从温泉开发到煤矿安全,从传统钻探到智能勘探,张春雷用十四年诠释了“三光荣、四特别”的时代精神。他曾说过:“只要公司需要,我可以到任何地区从事任何工作”;如今,他更坚定地表示:“只要祖国需要,我和我的钻机将永远向地层深处进发!”
正如那首老歌所唱:“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,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……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。”在张春雷坚毅的眼神中,我们读懂了“工匠精神”;在他厚重的脚步里,我们感受到勘探者的使命担当。这位铁骨铮铮的关中汉子,正以永不停歇的钻头精神,在集团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,继续谱写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壮丽华章。(王瑶)